文化差异玩出爆款 外国面孔为何盯上B站?

打开B站鬼畜区,一脸认真地评测螺蛳粉的老外被做成表情包;搜索生活区,穿汉服用折扇的外国大叔用自创“英式豫剧”收获30万点赞——越来越多的外国用户正在B站开账号发视频,他们的粉丝增长速度,经常让国内UP主们直呼“卷不过”。

B站发布的《数据里的Z世代》报告显示,外语类视频在近三年的播放量保持着年均140%的增速。其中外国UP主创作的本土生活观察、特色文化体验类内容最受用户青睐。随着中国留学生分享国外日常的视频热度有所下降,“洋网红讲中国故事”正在成为这条赛道的新趋势。

他们都是谁?外来UP主的三分天下

目前在B站官方认证的外籍创作者中,国别分布无不印证着平台特点:日本人占32%,半数与动漫内容相关;美国人占22%,绝大多数擅长二次元解说;韩国UP主占15%,则以猎奇吃播见长。

墙角老高(澳大利亚)阿福Thomas(德国)作为头部代表,本质上遵循相同定位——用ABC(American Born Chinese)模式的逆向操作:外表异域带来的陌生感碰撞中国话题的熟悉度。前者用脱口秀解释“洋女婿过得滋润的底层逻辑”,后者携上海老婆测评重庆火锅,全都精准找到现代年轻人的爽点。

中国观众到底在喜欢什么?

B站调研用户观看偏好时发现,有三个核心驱动力需要被关注:

1.“超有用”视角养成系
挪威小哥从认不全套餐名到熟练辨别优衣库促销陷阱的记录过程,带给粉丝"打怪升级"的陪伴感,成功突破120万播放;日本老爷子废寝忘食练书法的过程展示,让人觉得自古有之的寄语环节突然有了完成时的实感。

外国人在B站火起来的关键原因是什么?中国网友的反应亮了  第1张

2.距离掌控的精密算法
泰国姑娘小水拍摄端午香包制作获59万点赞,实际测试这类视频的阅读量通常在20万左右。秘诀在于第三分钟出现的“外婆纠正缝线手法”画面——文化元素需要依托亲情这种通感强烈的链接触发感知。

3.不存在完美的降维打击
那些吹嘘本国制度优越性的UP主早已被算法“教育”:60秒的美食对比视频发酵三天之后,集中爆发的弹幕往往是“又不是非要分个高下”。相比撕标签式的夸张主题,网友更倾向于展示途径折中的联合创作。

可复制的形式究竟是什么样?

观察波兰狮牌广告主扶持的新生UP主@马鹿峪轨迹,上线两个月播放量超700万的葵花宝典其实可以拆解为:55秒看完三轮适应→槽点反转成功之下拉好感→成果褒奖转化文化属性标签

例如游戏区经典案例《外国人连夜刷完黑神话实机后疯了》,必须在专业指控十连劣质贴图的铺垫下呼应身份反差;爆火的《90后法医首次剖牛全过程》系列,则因角色的规范性与即时突发的弹幕吐槽形成朋克意味的离间效果。

未来形态预测与可持续互动指南

上海语言大学最新的调研数据表明,价值87元/分钟的类海外城市形象信息流短视频,投放成交率相较外邦创作主题要低49%。假定市场受众判断无误,那种仅仅以“插入式展示”传统元素的外行人设已经走到关键边界线。

垂直深耕某个小众领域的内容合伙人很可能成为破局者。李保罗小提琴方法论同样适用赛博领域——行走的空能子弹输出未必更利落,但要先变成装满各式配弹的方案解决专家。

参考文献:
1.B站《2024UP主生存质量调查》(www.bilibili.com/staff/article/2024057)
2.清华大学人文学院《跨文化传播中的新媒介赋权效应》第12章第四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