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看到这个结构,网友炸锅了

最近网上突然流行起一个汉字谜题:“上面是日,下面是我,这字到底念什么?”乍看还真能把人问住。有人直接在纸上画出结构,左边画太阳右边画箭头,结果发现电脑里压根打不出这个字;也有人说这肯定是新造的网络用语,跟“囧”“槑”是一路的。不过说正经的,在《康熙字典》和现代汉语词典里,还真找不出符合这个结构的标准汉字。

键盘打不出的“神秘字”

试着用输入法拆分输入,打“日”字头加“我”字底,结果跳出来的都是“俄”“哦”这些谐音字。搞书法的大叔拿着毛笔比划了半天,最后得出结论——这可能是个自创的合体字。就像餐厅菜单上把“招财进宝”四个字叠成个吉祥符,这种组合常出现在民间艺术里。不过要论正经汉字,确实没有这样写的。

值得注意的倒是“日+吾”这个组合。按《说文解字》的规矩,“吾”是自称,“日”为太阳,组合起来确实有“我的太阳”的意境。虽说现代没这个字,但古人造字时这种意象拼接倒是常见。就像“明”字取日月之光,“休”字是人靠着树,玩的就是这种画面感。

朋友圈的“造字大赛”

这个梗火起来后,网友们倒是玩嗨了。有人在朋友圈晒出自己设计的版本:“日”字当头,“我”字做基,自称是“代表自己光芒万丈”。更夸张的给这字编了套读音,硬说是某个偏远山村的方言。还有文创店老板看到商机,连夜设计出带这个字的手机壳,配上“做自己的小太阳”文案,意外卖到脱销。

其实类似的民间造字自古就有。老药铺把“黄金万两”四字叠成符,茶庄把“招财进宝”合成符,都是图个吉利。现在年轻人玩起网络造字,把“躺平”写成床铺符号,把“内卷”画成麻花状,说到底都是借着汉字玩梗表情达意。

汉字设计的边界在哪里

这次“日+我”引发的讨论,倒是让人重新思考汉字的可能性。按规定,国务院公布的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里有8105个字,没收录的就不能算规范字。但在艺术创作领域,像徐冰的《天书》用伪汉字办展览,设计师创造概念文字,这些都是被允许的。

有人担心滥用造字会影响文化传承,但回头看看汉字发展史,从甲骨文到简体字,哪个时代没有创新?关键要看使用场景——正式文书当然得守规矩,但在表情包、文创产品这些地方,适当的创意反而能让传统文化“活”起来。

“上面一个日下面一个我的字是啥”?这个汉字藏着什么门道  第1张

下次再遇到“上面一个日下面一个我的字是啥”这种问题,答案可能没那么重要了。重要的是我们发现,每个汉字都是一幅画,拆解组合之间,藏着中国人独有的文字浪漫。至于那个不存在的字,就让它留在大家的脑洞里发光发热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