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爷们的土味流量密码不简单

刷短视频的人,十有八九被“又粗又猛又大爽又黄老大爷”这类标签轰炸过。这些视频里的主角们,不是穿着跨栏背心跳健美操的白发大爷,就是光着膀子晒玉米的老农民。他们的作品不需要高级滤镜,更不需剧本编排——随手抄起钉耙当金箍棒舞,拎着不锈钢盆就开个人演唱会。

  • 野生表演派:田埂上劈叉的大爷比健身房教练还硬核
  • 语言艺术家:带方言味的顺口溜堪比脱口秀
  • 行为艺术组:拖拉机开成跑车的架势看得人脚趾抓地

算法偏爱制造反差萌

根据某平台后台数据显示,含“老大爷”标签的视频平均停留时长比常规内容多出23秒。运营小二们私下称之为“老头乐”流量包,这类内容天然具备三点优势:

优势维度具体表现
认知反差82岁大爷倒立喝啤酒
情绪共鸣务农画面唤醒乡愁记忆
传播便捷无需文案也能看懂内核

评论区才是主战场

每当这类视频爆火,评论区总会出现两极分化的场面。“老爷子活明白了”“低俗审丑”的争执能把帖子顶出上千条回复。真实情况是,大爷们可能连智能机都用不利索,那些“又黄”的擦边内容多半是运营团队后期加工的产物。

有MCN机构专门搜罗老年网红,套用固定公式生产爆款:5秒内必出高能画面+方言特色台词+意外结局反转。不过最受欢迎的还是真素人,某个河北大爷直播晾萝卜干,居然引来三万人围观晒自家腌菜。

银发网红正在重新定义娱乐

当年轻人沉溺于精修短视频时,大爷大妈们用最原始的方式抢占了注意力经济。他们不懂什么叫“垂直领域”,但知道对着镜头唱完山歌要喊一句老铁关注。这种野蛮生长的创作状态,反而撕破了过度包装的内容泡沫。

又粗又猛又大爽又黄老大爷视频背后的真实江湖  第1张

村里王大伯的“暴躁赶鸡”系列能月入过万,隔壁李奶奶演示土灶生火成了非遗文化推广大使。这些又猛又大爽的内容背后,藏着移动互联网下沉市场的真实脉搏。

短视频里的爷青回狂欢

看老头老太太整活之所以让人上头,除了猎奇心理,更多的是一种集体记忆唤醒。那些大花被子、铁皮暖壶、二八大杠自行车,配合又粗又直白的表演方式,精准击中了不同年龄层的共同嗨点。

参考文献:

[1] 某音2023年度银发创作者生态报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