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场没有预告的"二选一"风暴

2010年9月27日,腾讯QQ用户的电脑突然弹出警告窗口。那个绿色的企鹅图标背后,一场影响5亿网民的战争正式打响。所有安装了360安全卫士的用户,都收到了QQ的"通牒"——要么卸载360,要么停止使用QQ。这种强制选择,把普通用户直接推向了风暴中心。

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:当商业冲突变成用户选择题  第1张

免费杀毒背后的利益暗战

这场冲突的伏笔早在3年前就已埋下。当360用免费模式横扫杀毒市场时,传统杀毒厂商每年损失超过10亿元收入。但真正点燃战火的,是360在2010年9月推出的"隐私保护器"。这个声称能监控QQ扫描用户文件的小工具,直接触动了腾讯的核心业务根基。

当时的电脑右下角简直成了战场:360指责QQ"窥探隐私",QQ反击360是"安全恐吓"。双方在28天内更新了超过200个版本,弹窗公告的密集程度让用户连安静看个网页都成了奢望。

用户成了夹心饼干

当时有个段子广为流传:"早上用360打补丁,中午用QQ聊天,晚上发现两个软件在电脑里打架。"根据CNNIC数据,中国当时有79%的网民同时使用这两款软件。强制二选一的那天,网吧老板们甚至准备了备用电脑,一台装QQ,一台装360。

最戏剧性的一幕出现在10月29日。360推出"QQ保镖",号称能屏蔽广告、加速运行。这个"外挂"直接导致QQ日均掉线率飙升60%,腾讯当天股价暴跌3.1%。但72小时后,这个功能就被监管部门叫停。

法庭上的结局与行业地震

2011年4月,工信部一纸调解书给战争画上句号。但后续的法庭交锋持续了整整4年,直到2014年最高法院终审判决360赔偿腾讯500万元。这场大战改变了中国互联网的玩法:

1. 巨头们开始疯狂布局生态圈,避免受制于人
2. 监管部门出台《互联网信息服务市场秩序暂行规定》
3. 网民第一次意识到,免费软件背后藏着价值千亿的博弈

那些留在硬盘里的历史碎片

现在回看安装包版本号能发现有趣细节:QQ2010的版本从9月到11月更新了37次,360安全卫士则达到惊人的58次更新。有程序员保存了当时的安装包,发现两个软件在互相检测的代码里,都藏着对方公司的拼音首字母。

这场大战最持久的遗产,或许是教会了企业如何"文明打架"。后来者如微信与支付宝的支付大战,虽然也有竞争,但再没出现过让用户强行卸载的极端手段。而对于亲历者来说,当年在论坛里教长辈同时保留QQ和360的"共存教程",成了独特的互联网记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