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是色母,TPU与PA6的性能差在哪?
当我们需要为塑料制品着色时,**TPU色母**和**PA6色母**常被拿来对比。这两种材料的核心差异来自基材本身——**TPU(热塑性聚氨酯)弹性强更抗变形**,而**PA6(聚酰胺6)刚性高且耐热性稳**。
举个直观的案例:如果你要生产运动鞋的防滑垫,既要柔韧又要色彩牢固,选择**TPU色母**更合适;若制造电动工具外壳这类需要承受高温的结构件,**PA6色母**的耐高温特性至少能扛住100℃以上环境。
材料类别 | 断裂伸长率 | 长期使用温度 | 典型场景 |
---|---|---|---|
TPU色母 | ≥500% | -30℃~80℃ | 可弯曲部件(汽车脚垫、密封条) |
PA6色母 | 10%以内 | -40℃~120℃ | 强热负荷零件(齿轮、电子外壳) |
颜色饱和度与牢度的实测差异
在实地测试中,**TPU色母更容易实现鲜亮的色彩效果**,因为其材质表面能较高,分散剂与着色剂兼容性更好。但长期紫外线照射下,容易局部褪色。相反,**PA6色母在本色保持期的数据样本显示,户外应用时色调变化控制在5%以内**。
- TPU适用场景:注重短期视觉效果的产品(装饰配件、手机壳)
- PA6适用场景:需耐受日晒雨淋的工业组件(园林设备、户外开关)
加工温度该如何选?看实操中的容错率
捏合温度和注塑压力直接影响成品率。使用**TPU色母时熔体温度必须控制在180~220℃之间**,且模具需要做流道抛光。具体参数显示,温度低于170℃会造成分层,超230℃则开始焦化。
选择**PA6色母的加工难度更低**,典型热压条件为250~280℃,且颜料分散均匀度较高,对于自动化流水线更友好:某汽配企业能耗数据显示,相比TPU加工节电能节省约23%。
长期使用的隐患与补救措施
如果盲目选错色母,最常见的问题是部件提前老化。例如,某品牌箱包轮曾经错误使用普通PA6色母,结果托运时反复撞击导致脆裂,后续更换高抗冲改性TPU色母后才达标。
遇到下面两种情况可能需要返工:
- TPU制品在户外2年后变黄——添加优质光稳定剂/UV吸收剂
- PA6注塑件边缘产生银纹——改用低剪切率加工工艺
怎么选能省成本又少走弯路?
看用途:功能件的首重性能>外观,人机互动的优先触感。比如医疗器械导入润滑涂层的PA6更合理,而穿戴设备贴合皮肤的TPU更安全。
表:性价比参考
材质 | 平均单价(元/公斤) | 废品率对比 |
---|---|---|
TPU色母 | 38~46 | 典型车间3.9%↑ |
PA6色母 | 27~35 | 产线平均控制1.5% |
调色师傅都认可的小技巧
同样要调制哑光黑,**PA6色母的母粒添加量能降低5%~7%**,因为其本身材料就带弱吸光性。而如果TPU需要融入金属光泽效果,推荐50%基料预混合法,避免直喷导致的涂层脱落。
这些都是单说材料特性,具体还得结合供应链能力:如果在三线城市的加工厂连恒温干燥箱都没有,强行上TPU大概率会出现一锅废料。
注:本文案例数据基于国内26家辅料供应商提供的实测报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