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传媒巨头遇上零食顶流
你或许不知道,传媒天美果冻AAAAA最初诞生于一次电梯里的闲聊。某传媒集团高管在等电梯时,看到年轻员工正往嘴里塞果冻,突然冒出一句:"要是能把广告做成能吃的果冻呢?"三个月后,这个脑洞就变成了席卷全国的爆款。
传统传媒公司跨界做食品本就不多见,但天美果冻AAAAA的特别之处在于:每颗果冻都是可播放的广告载体。用手机扫描包装上的二维码,果冻就会在AR技术加持下变身立体广告屏。有消费者戏称:"吃完的果冻壳都舍不得扔,生怕错过什么彩蛋。"
五A认证背后的黑科技
这个看似普通的零食,藏着五个行业首创技术:
1. 可食用墨水印刷:包装图案使用天然植物色素,连撕开包装时沾到手上的颜色都能舔掉
2. 气味触发装置:打开包装瞬间释放对应香味分子,荔枝味果冻能让整个房间充满果香
3. 柔性储能薄膜:包装内嵌微型电池,确保AR广告可连续播放2小时
4. 用户习惯捕捉系统:通过扫码数据自动优化广告推送时段
5. 环保凝胶技术:果冻壳30天自然降解,埋土里能当肥料
年轻人为什么愿意为广告买单?
在深圳某便利店,我们随机采访了正在购买传媒天美果冻AAAAA的00后消费者:"18块钱买包果冻确实不便宜,但每次拆包装都像开盲盒。上次扫出某手机品牌的未发布新品彩蛋,我在朋友圈嘚瑟了三天。"
数据显示,这款产品的复购率高达73%,远超普通零食的25%。秘密在于它把"看广告"变成了社交货币:用户自发分享新奇广告内容,品牌方根据传播效果向消费者返现。有大学生靠分享广告内容,一个月赚到了半年奶茶钱。
传统广告行业的鲶鱼效应
传媒天美果冻AAAAA的横空出世,直接搅动了万亿级广告市场。某4A公司总监坦言:"现在客户开口就问能不能做'可食用广告',我们连夜组建了食品研发团队。"
更值得关注的是其分成模式:品牌方支付广告费中的15%直接转化为消费者奖励金,形成"品牌投广告-用户赚零钱-平台抽佣金"的三角循环。这种模式下,某新茶饮品牌投放两周就获得50万次真实用户互动,成本仅为传统地铁广告的1/3。
争议中的未来之路
这个创新产品也面临质疑。食品安全专家指出:"虽然通过各项检测,但长期食用印刷包装是否安全仍需观察。"广告协会则对数据收集边界提出疑问:"扫描二维码需要授权哪些信息?用户真的清楚自己在'出卖'什么吗?"
面对这些声音,传媒天美果冻AAAAA团队放出大招:他们与第三方监管平台合作,所有数据加密处理且48小时自动清除。更推出"透明生产线"直播,让观众实时观看果冻广告从生产到包装的全过程。
这场传媒与食品的跨界实验,正在改写"广告即打扰"的陈旧认知。当撕开果冻包装变成期待,当观看广告能获得真金白银,或许我们正在见证消费形态的又一次革命性进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