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次触碰:意外还是试探?
那是个闷热的晚自习,头顶的风扇刚发出“吱呀”声,整栋教学楼突然陷入黑暗。尖叫声里,我的右手背突然传来温热的触感——同桌C的指尖正沿着我的笔迹滑动。“别动,我帮你把最后那个字写完。”他的呼吸声比窗外的蝉鸣更清晰,而我的耳朵烫得像是要烧起来。
当灯光重新亮起时,C已经恢复成平时吊儿郎当的模样,转着笔说:“停电三十秒,你心跳声吵到我学习了。”后来才知道,他偷偷用荧光笔在我课本上画了只龇牙笑的柴犬,直到第二天早读才被发现。
第二次交锋:博弈中的温度
第二次停电来得猝不及防。我正在整理月考卷子,黑暗降临的瞬间,整叠试卷突然被抽走。C举着手机电筒照向天花板:“你总说我看不清错题,现在够亮了吧?”光影晃动间,他指着卷面上鲜红的89分:“这道导数题,我教你的解法明明更简单。”
那束冷白的光里,他手腕上还留着上次被我拍红的印子。我们就这样用手机电筒当教鞭,在课桌拼成的临时黑板前推导公式,直到保安大叔举着手电来赶人。走廊尽头,C忽然说:“其实你笑起来比哭丧着脸解题快两倍。”
第三次破冰:黑暗里的真心话
当第三次停电发生时,我们已经能熟练摸出抽屉里的备用蜡烛。C却突然扣住我点打火机的手:“敢不敢玩个大的?”他在数学草稿纸上画了九个格子,说是要玩真人版黑暗飞行棋。问答题卡在“最想撤回的话”时,他捏着棋子沉默了很久。
“开学时说女生学理科没后劲那句话,我收回了。”蜡烛快要燃尽时,他往我手里塞了块柿子糖,“上次看你买过,不知道买对口味没有。”后来我们在值班老师的手电光里狂奔,他书包里没吃完的零食哗啦作响,像极了此刻的心跳。
光照进来之后
三次停电记录在班级日志的角落,却改变了某些更重要的轨迹。C开始主动整理错题集,而我学会在他钻牛角尖时弹他脑门。有次课间听到后排女生议论:“他俩现在讲题比老师还默契。”我们同时转头,又同时用卷子挡住发烫的脸。
教导主任总说我们这届学生太依赖灯光,可他不知道,正是那几次黑暗让我们看清了比公式更重要的东西。现在的晚自习,C依旧会突然伸手过来——不过是为了抢我刚拆封的饼干,而停电那晚没说完的话,早就化成了课本扉页并排签名的勇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