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“风花雪月”不再是文人的专利

提起风花雪月,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古代文人对着月亮喝酒写诗的场面。但仔细想想,这个词拆开来看——春风、夏花、秋月、冬雪,哪一个不是普通人触手可及的日常?唐代诗人白居易在《问刘十九》里写“晚来天欲雪,能饮一杯无”,说的不就是下班回家约朋友涮火锅的快乐?

现在杭州的茶农会在社交媒体晒采茶视频,配文“明前茶配西湖的晚风,这才是真·风花雪月”。你看,那些被贴上“阳春白雪”标签的东西,早就在外卖小哥的电瓶车后座、在菜市场阿姨插着茉莉花的竹篮里活色生香。

老祖宗的emoji表情包

古人用风花雪月当“暗号”简直玩得飞起。李清照写“昨夜雨疏风骤”,实际在朋友圈吐槽老公不回家;柳永的“杨柳岸晓风残月”,搁现在大概就是深夜发美食图的报复社会行为。这种不说破的默契,比现在满屏的“绝绝子”高级多了。

  • 宋徽宗《燕山亭》里的“裁剪冰绡,轻叠数重”,把牡丹写得像刚出炉的千层酥
  • 张岱在《陶庵梦忆》里记录的雪夜湖心亭看雪,堪称古代版网红打卡

当代生存图鉴里的诗意突围

北京程序员小王在996间隙养的苔藓微景观,苏州白领用咖啡渣种出的蘑菇盆栽,本质上都是现代版的风花雪月。杭州某互联网公司甚至把会议室命名为“听风轩”“观雪堂”,比冷冰冰的201、202会议室有趣多了。

风花雪月:藏在生活褶皱里的浪漫与力量  第1张

数据显示,2023年花卉电商市场规模突破2000亿元,其中25-35岁消费者占比超过60%。年轻人买花不是为了过节,而是单纯想给出租屋添点生气——这届年轻人正在重新定义风花雪月的打开方式。

藏在节气里的商业密码

聪明的商家早把风花雪月玩出了新花样。上海某茶馆推出“二十四节气茶宴”,春分喝碧螺春配樱花酥,霜降品老白茶搭柿子饼,提前三个月预约位子都能排满。更别说那些爆款文创:

产品月销量用户评价高频词
敦煌壁画风手账本8.6万+“感觉自己在下笔生花”
故宫初雪香薰12万+“冷香里真的有梅花的味道”

参考文献

  • 《全唐诗》中华书局出版社
  • 2023年中国鲜花电商行业报告